
在高中生已具備投票權的時代,社會重大議題如何進入教學現場?面對2025年8月即將舉行的核三公投,許多教師開始思考:如何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認識此議題的背景與爭點?如何協助學生從地質風險、能源選擇、民主參與等面向理性思考?又如何將這樣的時事議題轉化為符合課綱、可融入教學的素養教材?
本次教師培力研習聚焦於「核三公投」,將說明議題來龍去脈,並邀請地質領域專家從地質學與地球科學角度,分析地處恆春半島地震活動頻繁區的核三廠,鄰近恆春斷層帶與馬尼拉海溝隱沒帶的構造特性,探討此地區核能設施面臨的地震與海嘯風險,並說明地質安全評估在公共決策中的角色與挑戰。
本場研習將提供科學的參考資料,教師可將這些科學知識轉化為教學資源,進行課堂討論,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與風險思辨能力。誠摯邀請想將社會時事融入教學的您,一同參與!
📚 研習資訊
時間|2025年8月5日(二)10:00–12:00
形式|線上會議(報名成功後提供會議連結)
對象|全國國、高中教師(自然、地科、公民、社會、綜合活動等皆適合參加,也歡迎大專院校及教育工作者參加)
講者:
王守誠(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博士/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林正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為什麼這個議題與你的學科有關?
🔬 自然與地球科學教師:本議題涉及板塊隱沒、地震災害與能源技術,是地科課程中具體可教、具實例探討的素材。
🗳️ 公民與社會領域教師:核三公投即為民主決策與風險治理的實例,適合討論公投制度、資訊判讀與公共參與。
🌱 綜合活動/環境教育教師:核能與再生能源的選擇牽涉永續發展與生活倫理,亦是學習情境設計的重要題材。
📊 國文、英文、數學教師:媒體識讀、資料分析與論證結構等技能也可藉此議題引導學生練習跨領域素養。
若有任何問題,或需取消報名,歡迎您來信:gcaa@gcaa.org.tw
本活動不提供教育研習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