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8「核電影」環台映演計畫──開放申請中!

2018-01-23 12:50   至   2018-09-30 15:00 加入 Google 行事曆
2018-01-16 14:00   至   2018-12-31 14:00

台灣唯一以能源議題為主題的影展【核電影】,第三度環台映演,開放申請中!

覺得能源議題很重要,可是好像很硬、很難、不知道怎麼談?電影,有時候就是最好的入口!

第三屆的「核電影」除了核電議題外,選片也包含關於氣候變遷、能源正義、綠能與能源民主等分別來自非洲、芬蘭、澳洲、日本與台灣等地的精彩影像作品。為了讓這些電影能讓台北以外更多關心環境議題的朋友們看見,我們將持續前兩屆的方式,透過巡迴放映與座談的過程,將這些寶貴的環境教育資訊擴散至各地,並捲動更多不同社群對能源議題的思考與討論。

影展重點搶先看:

發展核能義無反顧的芬蘭,因為一群由社區媽媽組成的反核組織而出現了什麼改變的契機?從核工業在非洲的發展抽絲剝繭當地經濟、政治與社會,可以發現什麼樣的黑暗秘密?沒有核電廠的澳洲,為何傳承了極為獨特又堅韌無比的反核行腳運動?而回到311後的福島,當地的漁民在災難、自然、政府權力之間奮力求生?看似更遙遠的車諾比,如何透過影像的穿透力,帶我們重新觀照受難者生命經驗的歷史現場?

除了核能議題外,我們也期待皆由紀錄片的放映與討論,打開氣候變遷、綠能發展與能源民主的議題視角:COP21高峰會的場外吶喊,如何尖銳指出了氣候協議的未竟之功,與尚待人民共同捲動的系統性改變?過去有著「黑暗部落」之稱的砂卡礑部落,在民間協力自主架起太陽能的過程,重新述說了部落的歷史,並在維繫部落生活於文化傳承的路上,點起一盞燈?

開放申請片單

1.《核子非洲的黑暗秘密》
2.《漢娜反核日記》
3.《送電到砂卡礑》+《為土地而走》 
4.《我們的巴黎協議》(需公播費)*已申請額滿
5.《車諾比的悲鳴》(需公播費)
*已申請額滿
6.《歿日之日》(需公播費)*已申請額滿
7.《福島漁民物語》(需公播費)*已申請額滿

申請條件:

 1. 須有至少能夠容納20人的空間播放電影,並自備放映設備。
 2. 申請單位須自行宣傳、舉辦放映會。
 3. 店家、公民團體、校園、社區等皆可申請。

申請注意事項:

 1. 免費片單共有三部,付費片單共有四部,可同時申請多部放映。
 2. 請於預定放映日期前至少二週以上提出申請,主辦單位有權審核是否通過申請。
 3. 申請單位若播映免費片單,入場方式須以免費為原則。其他付費片單,則可自行訂定放映地點入場費用規則、是否向觀影者收取門票或低消等。
 4. 若要邀請講者到現場進行映後座談,至少需提供交通費,師資由主辦單位協調安排。
 5. 影片拷貝請勿複製與散佈,放映完畢請於一週內寄回主辦單位。
 6. 活動文宣請註明「影片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核電影巡迴計劃提供」。
 7. 付費片單的播映費用明細請洽詢綠盟。費用將全額支付給該片導演或者片商,綠盟僅負責行政聯繫。                               8
. 每部片映演版權次數有限,申請完為止。

主辦單位: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聯絡人:陳詩婷
電話:0915181176  
信箱:cityblind@gmail.com
地址:100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70號8樓之3
 
戶 名: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
帳 號:5116-01-01372500 
銀行名:彰化銀行 (009)古亭分行

協辦單位: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影片介紹:

1.《核子非洲的黑暗秘密》

(Atomic Africa - The Dirty Secrets Of Clean Energy)

預告片

Marcel Kolvenbach|2013|德國|52分鐘

長期以來,非洲的發展受制於其基礎建設、電力供應的不足。以烏干達為例,該國只生產出所需電力的四分之一,使得停電成為每天的家常便飯,對國內的經濟造成劇烈衝擊。然而,對於法國核能巨頭-阿海琺(Areva)這樣的公司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商業機會。阿海琺積極遊說,意圖在非洲興建更多的發電廠。但是這些核反應爐究竟是否安全?它們又對當地居民意味著什麼?

自從非洲第一個研究用反應爐於 1958 年在剛果興建以來,關於其安全性的爭議便持續存在。2007 年,該研究所負責人因非法銷售核燃料棒而被捕,然而剛果至今仍未放棄計劃興建更多的核電廠。

在非洲興建核電廠也意味著更多的鈾礦開採,輻射汙染將危及環境與當地居民的健康。由於部分鈾礦場區周圍的輻射劑量過高,使得當地出生嬰兒畸形的比例也急劇增加。然而,如米薩比科這樣的反核抗議者若不是被關進監獄,就是直接被殺害。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本片試圖調查與揭露核工業在非洲的真實面貌。

獲獎與參展紀錄:

世界自然野生生物影展/環境調查獎、華府環保影展、鈾礦國際影展

2、《漢娜反核日記》(Nuclear Neighbour)

預告片


 
Fredrik Oskarsson|
2016|瑞典|80分鐘

2011 年 10 月,當芬蘭的費諾電力公司宣布將在芬蘭北部一座城鎮——漢尼奇維(Hanhikivi)興建核電廠時,新聞記者的鏡頭捕捉到了商人和市政府官員們歡天喜地的那一幕。這將帶來新工作、新產業嗎?對於那些一一逃離的投資者們和技術供應商-俄羅斯國家核能公司(Rosatom)來說,恐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漢娜反核日記》不只是一部關於核電的紀錄片,它更紀錄了一位平凡的普通人,是如何投身一個無比艱鉅的挑戰。這位主人翁是漢娜,一位在每個晚上和週末和其他夥伴們花上無數時間心力,致力於保護這片獨特自然環境的一位中學教師。
對於漢娜以及在地反核環保組織「捍衛漢尼奇維」其他的夥伴們來說,一旦參與了反核運動,任何空閒的時間都成為了無法負荷的奢侈品。為了讓人了解她們反對核電廠的理由,她在不同的國家之間旅行奔走,她在電視辯論現場,以精準尖銳的論點,使政府高官啞口無言。在她讀完孩子們的睡前故事後,漢娜就會繼續在廚房使用她的電腦去保護漢奇維尼。

「在這之前,我從來不曾參與過任何社會運動或者涉入政治。直到有一天,一個巨大深沉的理由改變了這一切。」漢娜說。

相關報導:「核電影」開幕 《漢娜反核日記》記錄芬蘭小蝦米抗爭日常

3.《送電到砂卡礑》(Light up Skadang)

(本片與《為土地而走》聯映)

吳秉玲|2015|台灣|33分鐘

被稱為黑暗部落的砂卡礑(Skadang)部落,因為一直未有電力與一般行車道路,所有的照明需仰賴蠟燭、頭燈或是發電機,運送物資則是長期依靠流籠。然而,一次強勁的颱風摧毀了流籠,所有的物資都需要人力搬運上山,在如此艱難的生活條件下,部落的人為何仍留在砂卡礑生活,而為何民間團體要將電送進黑暗部落?這部記錄短片除了描述了將太陽能發電送至部落的過程之外,更試圖呈現砂卡礑部落四百年來的遷移史與生命記憶,以及部落被劃為國家公園範圍後所面臨的種種問題與處境。

4.《為土地而走》(Walking for Country)

預告片

 
Reza Nezamdoust|2015|澳洲|19分鐘

《為土地而走》紀錄了澳洲當地極為獨特的反核行腳活動。這場一年一度的行動聚集了全澳洲以及從世界各地來的民眾、環境運動者們,以長達一個月的行腳活動,穿越沙漠與曠野,探訪鈾礦開採預定地與在地原住民部落,聆聽當地的歷史、故事與族人心聲,並以野營的方式認識原住民的傳統領域,體驗人與人、人與自然、土地深刻相連的生活方式。

《為土地而走》在當地語言稱作「WALKATJURRA WALKABOUT」,同時是西澳洲原住民族旺卡的重要慶典,藉其展現當地原住民族堅持反對鈾礦開採長達四十多年的堅毅力量,並在原住民耆老的帶領、青年與孩子的參與下,持續傳遞旺卡賈的傳統精神。

5、《我們的巴黎協議》(Not Without Us)

(本片須公播費,請來信或來電洽詢)

預告片

 
Mark Decena|2016|美國|72分鐘

如果連各國政府們都無法解決氣候危機了,那世上到底還有誰能呢?

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巴黎協議》跟隨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草根運動者,前往巴黎參加第二十一次聯合國氣候大會。氣候變化對他們生活所造成的影響,使這些人深刻明白,國際間必須訂定出一個強而有力的碳排放限制協議,才可能阻止危機惡化至無可挽回的地步。然而,由 192 個國家簽署的《巴黎協議》除了沒有強制約束力,更沒有提到全球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本片試圖將連結起各個環節:聯合國無力處理氣候變化的過程、石油產業對各國政府的控制、人類歷史上最巨大的經濟不平等、即將到來的氣候災難、由化石燃料主導的經濟體與控制著它的那 1% 極少數人。

《我們的巴黎協議》透過氣候協議本身的限制與場外行動者的呼聲,試圖強調,人們真正需要的系統性改變,需要由草根組織培力、串聯、鼓動群眾的參與,因為真正的改變不會是由上而下,而是由下而上的。

6.《車諾比的悲鳴》(Voices from Chernobyl)

(本片須公播費,請來信或來電洽詢)

預告片

 
Pol Cruchten|2016|盧森堡|83分鐘

《車諾比的悲鳴》是根據 2015 諾貝爾文學獎的得獎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所撰寫的報導文學作品所拍攝。片中試圖呈現車諾比鮮為人知的那一面:一些倖存的目擊者,包括科學家、教師、記者、戀人們和小孩……他們訴說著過去的生活,與當時的那場災難。這些訴說者的話語,組成了一種漫長的、縈繞不去的、令人驚恐的、但卻不該被迴避的祈願之聲,他們說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包括被那彷彿最不可思議、難以置信的災難所摧毀的一切。這些聲音跨越了國界邊境,鼓動觀者質疑自身所處的現狀。

這部電影從另一位影人-塔可夫斯基得到啓發,導演透過這些柔細的、彷彿不帶一絲憤怒的呢喃,以及唯美主義的影像形式,帶領觀者深刻進入受難者的世界。

獲獎紀錄:

聖保羅國際電影節最佳記錄片大獎、巴黎國際環境電影節大獎、巴西 FICA 國際環保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7. 《歿日之日》(The Day The Sun Fell)

(本片須公播費,請來信或來電洽詢)

預告片


 Aya Domenig|2015|瑞士、芬蘭|79分鐘

瑞士裔日本導演 Aya Domenig 的祖父,曾在 1945 年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時擔任紅十字會的醫生,她在片中一一追查、訪問了當時同樣擔任醫生及護士的人們,藉著這些人的故事與經歷,試圖了解已逝祖父的過去。而當她正蒐集著核災倖存者們的回憶與觀點時,福島核災竟如歷史重演般的發生了。

《歿日之日》片中主角們的一生,都致力於不屈不撓地試圖揭發原子彈在醫學與社會層面所造成的真實衝擊,藉著不斷讓這些過去被長期壓抑、避而不談的問題,能夠被看見與討論,也使得在由核而來的災難再度發生、為日本人再度帶來痛苦與淚水之時,能使日本人民再度面對這段歷史、重新省思核能的問題。

獲獎與參展紀錄 :
日本國際環境映畫祭綠色印象獎、首爾人權影展 、仁川人權電影節、開羅國際婦女電影節
舟奕英國皇家人類學電影節、華府環保影展、伊朗國際紀錄片影展、孟買國際電影節

8.《福島漁民物語》(Fukushima Fishermen)(已申請額滿)

(本片須公播費,請來信或來電洽詢)

預告片

山田徹 Yamada Toru|2016|日本|89分鐘

核電廠事故所引發的海洋輻射汙染,使得福島縣的漁業處境簡直只有絕望兩字可以形容。養育自己和家人的海洋,以及作為活著的歷史而代代賴以維生的漁業,這兩樣東西同時被一次奪走後,這些人們究竟要如何在這片土地生存下去?海洋有可能復原嗎?

2016 年 11 月,福島根據核災後持續至今的監測調查結果,針對被判斷為安全的 94 種魚貝類,恢復到可以進行測試性捕撈作業的狀態。汙染漸漸地開始淨化,漁人們隨時都可以展開正式捕撈作業。但核災尚未解決,福島產品依然讓民眾聞風喪膽,致使福島漁業依然無法回復至核災前的榮景。

透過映照著被海嘯抹去的漁村、在海灘上徘徊的漁民們、受輻射污染後排進大海的水、漁村的傳統祭典,故事朝向圍繞「地下水繞道計畫」(輻射汙水對策)的談判場景前進。為了加快核電廠廢爐時程,國家和東京電力公司便希望漁民們能儘速同意計畫內容。在這之下,卻也有著即便理解不接受計畫就無法走向復興,卻選擇堅持反對的漁民們。

這部電影,是一部關於由海嘯與核災所造成的種種磨擦與糾葛當中,圍繞著生活於此的福島漁民們,如何透過討論和談判,逐漸形成共識的紀錄。

獲獎紀錄:
日本 GREEN IMAGE 國際環境影展總冠軍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