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綠盟出版《海島核事》,回顧了台灣過去四十年的反核運動。台灣的反核運動雖然曾經歷數次低谷,但反抗的火種並未消失,在福島核災後捲起的一波波反核運動浪潮,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影響力。
讓台灣逐步邁向非核家園的目標前進,但每次選舉核電議題仍會佔據新聞版面,讓人誤以為核電仍是主要能源,其實這幾年核能發電占比是逐年降低。近年來老舊核電廠陸續除役,不料又引起新的討論。
綠盟將會持續關注核電帶來的風險與危害,推動廢核的具體規劃與進程,堅持反對老舊核電的延役。核電產生的核廢料仍是科技無法解決的難題,輻射危害將延續萬年,綠盟也將啟動核廢料處理政策與法案,共同面對核廢造成的環境與世代的挑戰。
我們的行動方案:
1.監督核電
台灣三座核電廠陸續進入除役階段,面臨長達25年以上的除役工作,需要長期的安全監督與環境監測,特別是核電除役相關進度。今年選舉後在野黨也開始討論核電延役的可能性與修法。綠盟將會持續反對老舊危險核電繼續使用,展開國會遊說及社會對話,讓政策制定者與社會大眾了解核電延役的危害與風險。
2.揭露核工業鏈的現況與真相
綠盟將持續研究並翻譯國際上關於核工業、除役、安全、核廢料處理等最新資訊與報告,並發布文章與投書於媒體,如每年定期翻譯並公布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繁體中文版。
近年來國內關注國際上所謂「核能復興」的討論,甚至是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SMR)等核能科技的發展,但這些討論往往都不切實際與偏離事實,綠盟也將會持續向社會揭露並澄清國際核工業所營造的「核能童話」。
3.推動核廢料處理政策與法案
台灣使用核電逾四十年,卻始終找不到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更沒有「高階核廢料選址條例」的立法,因此綠盟與其他友好團體共同舉辦核廢立法系列論壇,期望開啟社會討論關注,推動民間版核廢料處理與選址草案,力促政府提出核廢料最終處置方案。